1月22日,我們將迎來2023年春節。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,俗稱“過年”。春節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,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,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。天文科普專家介紹,2023年春節是21世紀這100年里的第二早春節,這是為什么呢?下面一起來看看。
nerror="nofind(this)" src="http://www.n2g1.com/skin/esxun/image/lazy.gif" class="lazy" original="http://www.n2g1.com/file/upload/202301/11/12/00/gtppwl3ncdc831.jpg" alt="為什么說2023年春節是本世紀第2早春節 本世紀有4次早春節">
1月22日,我們將迎來2023年春節。天文科普專家介紹,2023年春節是21世紀這100年里的第二早春節,比21世紀最早春節只晚了一天。這100年中,最早春節1月21日有兩次,為2061年和2099年;第二早春節一共有四次,分別為2004年、2023年、2042年和2080年。
2023年春節是21世紀第二早春節
春節是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,但它在公歷中的日期卻不是固定的。中國天文學會會員、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楊婧介紹,公歷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(一個回歸年)的運動周期來制定的歷法,一年共12個月。凡公歷年數能被4除盡的年為閏年366天,除不盡的是平年365天。但對整世紀年,如2000年、2100年……只有前兩位數被4除盡才是閏年,否則仍為平年,故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。
農歷作為我國傳統歷法,已有幾千年的歷史。它是一種陰陽合歷,根據月相變化,也就是一個朔望月來安排每一個月有多少天。一個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為29.53天,全年12個月,共354天或355天,極少數為353天。
這樣,農歷一年的天數比公歷一年的天數少了11天左右。每年少11天,3年就會少1個多月,累計16年就會相差半年。為了補齊這兩種歷法之間的“時間差”,我國智慧的古人在每19個農歷年中增加7個閏月,即19年7閏。閏月所在的年份稱為閏年,置閏的規則是根據二十四節氣來確定,因此每個閏年的閏月位置也都不太一樣,如2014年是閏九月,2020年是閏四月,2023年是閏二月,這樣也就導致了春節對應的公歷日期來得有時早有時晚。
就21世紀而言,最早春節出現在公歷中的1月21日,最晚春節出現在公歷中的2月19日,兩者相差了將近1個月。這100年中,最早春節有兩次,為2061年和2099年;第二早春節一共有四次,分別為2004年、2023年、2042年和2080年。